在吊车租赁交易中,满心期待着合同约定的吊车到位,结果却发现送来的吊车型号与约定不符,这着实令人懊恼。此时,果断采取正确的维权措施至关重要。
首先,证据收集是关键****步。一旦发现吊车型号有误,立即用照片、视频全方位记录现场情况,确保拍摄到吊车外观、型号标识、关键参数铭牌等细节,这些直观的影像资料将成为有力证据。同时,仔细比对合同文本,将合同中约定的吊车型号、吨位、起重臂长度等关键指标详细列出,与实际到场吊车存在的差异逐一标注,形成书面材料。
及时沟通,向租赁公司表明立场。以正式函件或邮件的方式(务必留存发送记录)通知租赁公司,附上收集的证据,严肃指出其提供的吊车与合同不符,要求对方在限定时间内给出解决方案,如更换为符合合同要求的吊车,并明确逾期未解决将采取进一步措施。
若沟通无果,便可援引合同条款维权。查看合同中关于违约的相关规定,一般会明确租赁公司交付不符车型应承担的违约责任,常见的有支付违约金、赔偿因延误造成的损失等。按照合同约定的违约赔偿计算方式,核算出应得赔偿金额,向租赁公司提出索赔。
寻求第三方调解助力。可向当地的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协会、消费者协会等机构求助,提交详实证据,由专业调解人员介入,促使双方协商解决。这些机构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和行业影响力,能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推动问题化解,很多时候能达成双方都较满意的调解结果。
法律诉讼作为最后的保障手段。若其他途径均无法有效解决,果断向法院提起诉讼。整理好合同、证据材料、沟通记录等,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租赁公司履行合同义务、承担违约责任,赔偿因吊车不符给自身造成的全部损失,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延误的经济损失、另行租赁吊车产生的额外费用等。法院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,能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当遭遇租赁公司提供吊车与合同不符的情况,莫要慌乱,通过严谨的证据收集、有力的沟通、依循合同、借助第三方乃至法律诉讼,层层推进,坚决捍卫自身权益,让租赁合作重回正轨。